第八百零四章 靖难之始-《大明测字天师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严格来说,削藩并不能算是个馊主意,因为朱棣同志造反成功,上台之后,削藩削得比大侄子还狠呢。

    永乐大帝胡萝卜加大棒,一套组合拳,把各位藩王削得抱着脑袋挨锤,直接从藩王守大明,削成了大明养猪场。

    所以事实证明,没有良好的执行能力,好主意也会变成馊主意,例如朱允炆的削藩。

    而有了良好的执行能力,馊主意都可能变成好主意,例如霍去病,听了向导的馊主意迷路了,都能将错就错摸到匈奴的老窝,把悲催的事变成大功劳。

    靖难之役,在历史上实在太有名了,大家想必也看过很多次了,这里就不多水了,只说与眼下萧风话题相关的部分。

    关于靖难之役的合理性,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,那就是很多人以为朱棣起兵造反肯定是不占理的,但其实他还真的是师出有名。

    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之后,最担心的一件事儿就是有人惦记着他老朱家的大明,搞不好会被不姓朱的人抢走。

    这也不怪老朱担心,毕竟历史上出过曹丕,也出过司马懿,出过许许多多这样的风流人物和下流事迹。

    所以老朱想了个办法,就是让自己的子孙们到各地封王,并且给他们配备兵马,让他们拥有一定的战斗力。

    这叫什么,这叫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!我老朱家的蛋放在全国各地,哪个权臣有本事能一下全打碎?

    想想看,如果当初曹操的子孙们在大魏朝的全国各地有好几十个,每个手里都有兵马,司马家的人敢动手吗?

    而且这些王爷们,可不光是防范权臣谋逆的,他们的兵马本身也是守卫边关的重要力量,可谓一举两得。

    当然,也有官员劝过朱元璋,说藩王们的封地太大,兵马太多,搞不好会出乱子,建议他削藩。

    这位有识之士是山西平遥的一个训导官,叫叶伯巨。老叶忘了官场上的一个常识,就是当多大官儿,操多大心。

    老叶的官不大,操的心不小,而且还是直接指责了老朱最引以为傲的天才主意,老朱勃然大怒,直接把他关进大牢,一直关死了。

    多年以后的靖难之役,可能让人们觉得老朱不听老叶言,吃亏在眼前,可人们其实没想到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朱元璋是什么人?他从一个要饭的乞丐,一直当到皇帝,他的心眼儿,会比任何人少吗?

    别人都能看到的问题,他会看不到吗?凡是这么想的人,一定是根本就不了解朱元璋。

    就像现在震惊的老拐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:“这不可能的,宁王谋反,被抓捕回京,街头凌迟。你说他们是宁王的孩子,这简直是无稽之谈!”

    而同样震惊的嘉靖就没有开口质问,因为他也姓朱,他很了解姓老朱家人的想法。

    朱元璋宁可给当皇帝的子孙留下藩王作乱的隐患,也不愿削藩,就是因为他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哪个姓朱的当皇帝。

    朱棣杀了朱允炆,或是朱允炆杀了朱棣,都不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事儿。重点在于,皇位上坐着的人,姓朱。

    宁王谋反,被武宗凌迟。但宁王起兵谋反,就和当年的朱棣一样,未必就师出无名,只是朱棣赢了,他败了而已。

    当然,为了不让朱允炆被叔叔们欺负,朱元璋还是做了一些防范措施的,给藩王政策打了几个补丁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