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三六节 统治区的春天-《建设盛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太平公主幕府对于征服地方的管治已有成熟的套路:

    一、成立州县政权;

    一般地,州刺史和县令都是当地土著或者外来土著,他们的头上都带有署理,亦即是有见习期的,一年后才能够转正。

    州里有通判、县里有主簿,作为二把手。

    这些人肯定是唐人,他们与州县长官一起办公,联署公文,没有他们的签名,公文无效。

    名义上通判和主簿地位低于土著,但他们可是正式工,见习期的土著官员想转正,可得有他们的签名

    然后招收“公务员”,除了当地土土著,还有外来土著(即交叉使用的外城人士)和唐人,三方渗合在一起,以唐人为主。

    也不是绝对的,对于一些重要的州县,唐人为主官也是常见的事。

    二、再有成立城防军;

    人员要求:强壮、文盲、无不良嗜好。

    文盲的好处在于易于洗脑,给予好处,在军队的熔炉里易于成为坚定的唐粉。

    地方上的强力人士加入军队里,成为暴力机构的一分子,经过洗脑后,他们将拥护大唐。

    对于地方官员和城防军有完善的考核升职降职条例,只要在官府里任职超过十年,基本上就成为新唐人,和他们的妻儿一起享受做唐人的福利,如果立有大功,成为新唐人的速度还会加快。

    唐人福利。。。例如,生得越多越光荣,生出来的孩子是官府给予充足的补助来养的,给予的补助多到用不完!

    又有发双粮!可不是年终发双粮啊,而是土著官员薪水的双倍来给。

    土著官员的薪水会随着服务时间的增加而提升,从第一年之后的每三年提升一次,第一次加三成,第二次加六成,第三次加足到翻倍。

    三、坚定汉化!

    汉化之路绝无讨价还价的余地,不要以为那些投降的土著势力大,贡献再大,如果不肯汉化,那么用西军老大韦晞的话来说:“宁可地方不长草,也要完成大唐化!”

    他杀气腾腾地道:“如果不从,那就杀光!”

    “别无外来威胁,掌握了政权的官府不可能做不到的,须知民心如铁,官法如炉!”

    韦晞教给大家的思路清晰,情愿初始辛苦一些,也不能把问题留给后人。

    各地唐人官员不遗余力,大做文章,坚定不移地推进汉化,各地的通判、主簿在汉化方面最有权限,他们可以判决反抗者,除了杀人要上报之外,杀人以下的刑罚由他们一言而决,地方主官不能置喙!

    四、发展经济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