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 报丧快骑-《建造盛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元瑷说道:“洛阳最著名的景点有两处,其一是龙门山的石窟,还有就是白马寺。照我来看,白马寺没啥意思。龙门石窟倒是一个必游之处,那里两山对峙,伊水中流,佛光山色,这洛阳四郊,山水之胜,龙门为首,可谓必游之处。明日且休息一日,后日我们一同往龙门石窟一游。”

    在朝廷的全力支持下,此次江淮水患最关键的重灾区宿州亦得到了救治。

    针对这次宿州重灾的关键,李元瑷重新设计了运河的进水闸、减水闸,安排工匠入手建造。

    对于宿州的重建规划,现在的他也是信手而来。

    经过江南这些年的磨炼,尤其是泉州城的重建,让李元瑷对于这个时代的结构布局了然于胸,规划一气呵成。

    而今的江淮最不缺的就上劳力。

    这首次支配如此多的百姓,李元瑷一开始有些不适应,手忙脚乱,但随着志愿者制度的成熟,诸多有领导能力的豪绅、读书人的展露才能,基本上能够做到如指臂使,重建的进度极快。

    基础根基都已经打好,剩下就是一些收尾以及未来的建设维护工作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州府刺史要操心的事情,李元瑷也不打算将他们的工作一并干了。

    赈灾才是主要任务。

    故而他见局面稳定,修书江南,让自己的夫人跟李明达一道北上与自己汇合进京,走的是干净利落,一点也不拖泥带水,直接令得江淮数以十万计的百姓想要谢恩都无处感谢,只能立长生牌坊为之祈福。

    因之前阴雨不决,河道拥挤不稳,此次入洛阳他们放弃了便捷的水路,由官道一路向北。

    沿途走走停停,权当旅游,好不自在。

    直至今日,抵达洛阳城郊。

    越接近洛阳城,官道上的行人越多,作为大唐第二经济中心,洛阳的繁华毫不逊于长安,发展潜力犹在长安之上。

    李元瑷见状亦极为怀念,在江南多年,几乎忘却了这拥挤繁盛的景象。

    尽管得他尽力改革,江南经济大幅度提升,可人口的劣势是难以于短期内弥补的。

    便在这时,他们身后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