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章知错,改错,不认错-《穿越明朝成天启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若是如此的话,自己辛苦谋划这么久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?

    想到这些,朱由校有了一些挫败感,心烦意乱的摆摆手,说道。

    “朕已知晓。”

   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,既没有认错,也没有说悔改。

    看到这里,王在晋还要再劝,却忽然被汪文言轻轻拉了一下衣角,然后对他微微的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王在晋一愣,再看朱由校的表情,已然明了,陛下显然已经听进了自己的劝谏,随即反应过来,不再言语。

    汪文言之所以阻止王在晋,意思也很简单,他知道,做为一个帝王。

    无论遇到何事,可以知错,可以改错,但绝不会认错。

    打碎牙往肚子里咽,面子工程一定要做好。而作为臣子的更应该知道适可而止,否则极有可能大祸临头而不自知。

    为了扭转现场的气氛,汪文言转移话题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既然已经决定要对辽东士绅等进行严惩,可否容微臣前去游说一番,以免起不忍之事。”

    朱由校已经回过神来,知道汪文言所说的便是怕那些将领们被真的逼急了转而投靠建奴去。

    事情若真是那样发展,岂不是仇者快亲者痛?

    建奴无形间不仅增加了实力,而且为了有更多的汉人将官能够投靠过去,千金买马骨之下,也必定会厚待投靠过去的汉人将官。

    到时,辽东将更加不稳。

    朱由校暗叹口气。

    这就是那些辽东将官们的杀手锏,使朝廷投鼠忌器的地方。

    此事若是放在其他皇帝身上,可能就会捏着鼻子认了,比如原史中的崇祯。

    可是朱由校知道,此例决不可开,必须坚决的打压下去,否则对方只会更加得寸进尺,让辽东的本地将官们发展成为一个尾大不掉的将门集团。

    原史中,崇祯每年花费近千万的白银供养着辽东这些蛀虫们,最后换来的是什么,是北京城即将被打下来时,对方还在山海关旁观。

    朱由校看着汪文言说道。

    “此事危机重重,稍有不慎,你便会被他们当作投靠建奴的投名状。”

    “你可想好了?”

    这其中的危急,在座的几人都明白,没有一个人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,一定可以完成使命,然后安然而归。

    所以,现在听到汪文言竟然自请而出,不由都对他高看了一眼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