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 地球围着太阳转-《李自成的明末游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崇祯:哎哟哎哟,哎哟我x!丫挺真是盖了冒儿啦!

    督师:掉哪妈,扑该仔!吔屎啦你!

    督师卒!

    若是来个胡建人——

    胡:@#¥%&*

    帝:你的口音好机车诶!

    胡:皇上驾崩啦!

    帝:掉哪妈!扑该仔!吔屎啦你!

    “南蛮北侉”的说法流传几百年,大家谁也别说谁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韩家兄弟文武双全。

    尤其是韩霖将来写成于崇祯八年的《守圉全书》尤为出彩。

    “谓目下奴虏交讧,腹背收敌,城池不守,封疆大坏。世间兵书谈守者寥寥数言,谈战者博而寡要。故广采兼收,拔尤汰冗,详守略战,厘为八篇。全用其言,虽庸人可以无患。”

    到顺治三年,钱谦益题《守圉全书》卷首,即谓“鼎革后则又大不合时宜矣,阅者慎勿轻示人”。

    《守圉全书》除介绍西洋火器外,还有大量篇幅叙述棱堡。

    一百年前,棱堡式防御体系,即所谓“意呆利式要塞”趋于成熟。之后西欧各国普遍采用。

    早在万历年,萨尔浒之役明军惨败,徐光启上“辽左阽危已甚疏”,首言“亟造都城万年敌台,以为永永无虞之计”。

    提议在京师周城建造大型三层敌台十二座,并将旧制敌台改造为“三角三层空心式样”。

    天启元年,兵部尚书崔景荣又上奏,支持徐光启据西洋法建立敌台之议,“宜行工部详议而行”。得旨,“敌台着工部速议奏”。

    图样、模型很快都弄好了。

    个把月后,方案经工部营缮司略加修改,李之藻核定预算,建造单个敌台,物料、运费,工价等项,合计需银约四万五千两。

    可惜经费无着。

    官们再上言请赐发内帑,皇帝不愿掏腰包。事遂中止。

    天启二年,孙承宗至山海关督理军务。孙元化入其麾下,受命“相度北山南海设奇兵于高深之间”,于险要之地建台。

    孙元化想将旧式敌台改造为三角形棱堡式铳台。

    “故法宜出为锐角,锐角者,犹推敌於角外,以就我击,故铳无不到,而敌无得近也。”

    “今筑城则马面台宜为小锐角;城之四隅,宜为大锐角;若止筑台,则或于四隅为大锐角;或於四面各出小锐角。

    城虚而锐角皆实,故城薄而锐角皆厚。台则体与角皆实皆厚矣。城用大铳於角,而鸟铳弓矢助之於墙;台用大铳於中,而弓矢鸟铳助之於角。用大铳之处,旁设土筐,一以防铳,二以代堵……角之锐也,外洋法也。”

    只是后来孙元化跟孙承宗不合,乃去职回京。

    徐光启和孙元化从未忘却造台计划,之后若干年给皇帝疏凡二十余上。

    后来汤若望为明廷造炮同时,受命对防御工事提建议。

    鬼佬建言在京师城墙处修筑三角形堡垒,已获兵部赞同,却因“一位宦官和朝廷建筑顾问”的反对作罢。

    理由是三角形在风水上利敌害己。

    当时知晓棱堡的人不在少数,内地有传叫士介绍,闽广之人有赴南洋也多见。

    万历年间,商人伍继彩在吕宋(菲律兵),闻买卖城(马尼啦)东门之“铳城”威力巨大,曾击死中国人数万,乃设法入内纵观。

    伍氏继而偷运善于造铳台铳炮之闽人李姓父子回国,至北京投书兵部,欲立奇功而未果。

    明末海外贸易最为活跃的闽南地区,也出现了名为“铳城”的防御建筑。

    天启三年,潮州府南澳县建立猎屿铳城。

    崇祯初年,漳州府海澄县修建大泥铳城、溪尾铳城。

    “铳城”一词,最初可能是闽南出洋华人对马尼啦老城稀班牙人防御建筑的称呼,继而泛指火炮堡垒。

    从描述及图样上看,国内基本符合棱堡形制的,当属崇祯十年、十一年改建的保定府雄县、山东淄川两小城。

    “台形为锐角,有眉、目、鼻、颐,一如西制,且极坚实。”

    “敌台有三式,造于城角,谓之正敌台,一也;或于城墙居中,谓之属敌台,二也;或于城外另作,谓之独敌台,三也……此西洋之法也。”

    明末文人好谈兵事,大多是放嘴炮瞎扯淡,但有真才实学、身体力行的也不少。

    孔子讲君子六艺,核心就是打架不行少逼逼,打的过再吹牛逼。入清后徒子徒孙们彻底忘了。

    闲话不暂停,再水一会儿。

    棱堡还有个关键的配属设施——护城河或壕沟前有一圈较为平缓的斜坡。

    逐渐升高的斜坡除了给主城墙提供部分掩护,抵御敌方火炮直射外,还有个更重要的作用。它承担着改变敌人行进路线的任务。

    敌人向城墙推进途中,不得不在缓坡上爬升高度,这样一来,他们就始终处于守城方的火炮射界中。

    相比旧式高大的城墙,低矮的棱堡更注重用远程火力杀伤敌方,而不是单纯的被动防御。可以说,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。

    假如敌人十分勇猛,冒死突击,他们上了斜坡,填平了壕沟或者护城河,来到了城墙下。

    如果是一段直线城墙,那守城方的火炮就没用了,总不能把火炮倒立起来炮口冲下打,同时火枪也没用了。只好上滚木礌石倒开水泼大粪等等。

    棱堡形制,像星星或者齿轮,那种凸出来的玩意儿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城墙上的“马面”,超级加强版的,更科学更好用。

    它们的作用是减少火力盲区,以及对城墙下的敌人形成交叉火力。

    棱形和倾斜的墙面还有助于使敌方炮弹跳开,就跟坦克上的斜面作用一样。

    棱堡形制之所以不能完全像五角星那样,也是因为会有火力盲区,所以在两个角中间有一段凹进去的横墙。

    有时候那段横墙前方,在护城河外面还会设置一座独立的三角形堡垒。用以加强防守和进攻力度。

    那么,万一驻守在城外三角堡的士兵们想回城休息、吃东西、玩妹子怎么办?

    堡上有栈桥和主城相连。

    如果桥被打断呢?

    那就等死嘛,要么投降。

    三角堡后部,也就是朝向主城的一面没有凸起的女墙雉堞,无遮无挡。这样就算敌军占领后也无法被他们利用,反过来主城上的火炮会无障碍的横扫三角堡。就跟瓮城的作用一样,关门打狗。

    可是,被派驻在三角堡的士兵不愿意干怎么办?几乎是必死之地啊。那就改成钳形堡,离城门近一些,方便他们及时逃生。

    棱堡有很多变种,不一一讲了。反正很好用就是了。

    当然,也别把棱堡被吹得神乎其神,什么守军以一敌百,坚不可破等等。再强的堡垒也只是个死物。

    比如雅克萨之战中,清军就靠围困以及在堡外再修一个更高的炮台,用射程更远的炮去轰城里面。

    再就是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——挖壕沟推进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当晚,李自成留宿韩家,与兄弟俩秉烛长谈。

    第二天,韩云带着“略通医术”的李自成去看望辛全。

    老辛虽然只是个贡生——大多数是考不上举人,但因种种原由被进贡到国子监读书的学生——但有才。

    他年初入京,有官员特别上表举荐于朝廷。崇祯下诏给辛全以知府衔补用。

    然而辛全未等出仕,就因母丧匆匆返回绛州。

    办完丧事,他一病不起。

    望闻问切,李自成只善于望、问二诀,这也足够了。

    辛全素有消渴疾,随饮随渴,随食随饥,随溺随便,三多一少。并发冠心病。

    一千年前的大夫就晓得这病了,可是不好治。

    李自成也没办法手搓胰岛素、降糖药、阿斯匹林、硝基甘油。
    第(2/3)页